国产AV又长又大直播后宫露营,盗墓笔记有声小说,辰东,好看的小说,手机推荐排行榜,完美世界辰东,欢乐颂第二季
巢湖論壇
標題:
厲害!槐林上了人民日報!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刊發(fā)長篇報道《槐林記》!
[打印本頁]
作者:
wwwccc
時間:
2020-8-9 09:40
標題:
厲害!槐林上了人民日報!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刊發(fā)長篇報道《槐林記》!
槐林記
(, 下載次數(shù): 103)
上傳
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
(, 下載次數(shù): 123)
上傳
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
“唧唧復唧唧,木蘭當戶織”。
行走在安徽巢湖市槐林鎮(zhèn)大汪村中心村里,四面?zhèn)鱽泶似鸨朔?、不絕于耳的織機聲,不由得讓我想起《木蘭辭》開頭的場景。
鎮(zhèn)上陪同的人告訴我,這里是槐林鎮(zhèn)漁網的發(fā)源地,“家家戶戶有網機,老老少少會漁網”。僅大汪村中心村就有漁網織機112臺,常年24小時不間斷作業(yè)。
順道走進一家農戶的織機車間,兩部機床正不停地運轉著。女主人笑臉相迎,“2013年自籌資金買的織網機,每臺十多萬元?!?br /> “一臺織網機,一年能賺多少錢?”打聽收入雖然有些不禮貌,但我還是想知道。
女主人笑而不語。陪同的人忙接過話,“他們不好意思說。一臺織網機,一年少說也能賺十幾萬元,快活著呢!”
(, 下載次數(shù): 112)
上傳
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
當初友人動議,去看看巢湖的“環(huán)湖十二鎮(zhèn)”時,我其實是沒有概念的。幾個鎮(zhèn)看下來,唯獨被巢湖之南的槐林鎮(zhèn)所吸引,讓我聞到許多熟悉的味道。
我從小生活在湖北洪湖邊?!扒逶绱瑑喝ト鼍W,晚上回來魚滿艙”,《洪湖水浪打浪》中的這段唱詞,是我老家人早年生活的寫照。
巢湖是中國第五大湖,面積比洪湖大一些。聽說我是洪湖人,當?shù)厝穗S口唱起“漁家住在水中央,兩岸蘆花似圍墻。撐開船兒撒下網,一網魚蝦一網糧”,并很肯定地說,“《天仙配》中的這句歌詞,就源自我們槐林。”
真耶假耶?我無法評判。但湖邊人生活勞作的習性,大體差不多,捕魚與織網,都是世代傳承下來的祖業(yè)。
我家下放后住著的那個村子,就有很多人以此為業(yè)。記得小時候,母親閑暇時,時常在家手工織漁網賣錢,補貼家用。改革開放之后,老家人大都改行從事養(yǎng)殖業(yè),捕魚與織網這些傳統(tǒng)產業(yè),基本銷聲匿跡了。
沒想到,人口不到8萬人、面積不足200平方公里的槐林鎮(zhèn),居然是全國最大的漁網生產基地,漁網遠銷歐洲、非洲、南美洲、北美洲、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早在2012年,槐林鎮(zhèn)就被中國漁網行業(yè)協(xié)會授予“中國漁網第一鎮(zhèn)”榮譽稱號。
這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好奇心。
第一次去槐林鎮(zhèn),鎮(zhèn)上的人就把槐林漁網商會會長胡玉木引薦給我,稱他是槐林漁網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參與者、見證者。
(, 下載次數(shù): 104)
上傳
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
我對漁網最初的記憶,是我母親在家用尼龍絲織的。
“用尼龍絲織網,已經是后來的事了?!苯衲?8歲的胡玉木指著漁網展廳里擺放的早期編織工具說,“漁網最初用的原材料是麻和蠶絲,上世紀80年代初,才被尼龍絲和錦綸絲替代。因為原材料充足,漁網產量上來后,有人開始到市場上兜售,推銷范圍能輻射到華東一帶。”
那天去大汪村中心村,見到82歲的任老太正坐在家里裝扎漁網。她一邊忙乎一邊講,扎一條漁網花半小時,可掙3元,一天下來能掙三四十塊錢。
織漁網有如打毛衣做女紅,老少咸宜。工序大體是,先織好網片,再裝扎網浮和網墜成型,全部手工操作完成。家家戶戶都能做,從十幾歲的孩子到八十多歲的老人,男女老少一起忙。
“吃的是漁網飯,發(fā)的是漁網財”,胡玉木說,織漁網本身并不難,槐林人能把漁網當作飯碗穩(wěn)穩(wěn)地端住,就是因為從一開始就緊盯市場,先有市場,后有工廠,營銷始終走在前頭。
改革開放之初,一些思想活躍的農民開始帶頭專門從事漁網的生產和銷售,當起專業(yè)戶,槐林鎮(zhèn)一下子冒出數(shù)百名以推銷為主的“大網客”。他們走南闖北,尋找市場,摸清各地市場行情,與外地網商或客戶簽訂好供貨合同,然后自購原料,委托村鄰友好,或送到偏遠的農戶,按合約加工成網。全鎮(zhèn)由此形成了數(shù)百個以“大網客”為軸心的掛戶產銷聯(lián)營體,70%左右的農戶成為協(xié)約戶,漁網的品種、規(guī)格和產量,轉為按預約生產。對號入座后,銷路暢達,幾乎100%立即脫手。
這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氣象。生產和銷售雖然仍是傳統(tǒng)方式,但家家戶戶不停歇,老百姓的錢包都鼓起來了。
凡事變在先,方能得先機。
嘗到甜頭的槐林人,又開始琢磨:市場既然如此供不應求,仍靠老一套的生產和銷售方式,怕是不行了。
1993年,槐林引進第一臺織網機,生產效率較以往手工編織提高了成百倍;引進兩條紡絲生產線,以聚酰胺為原料生產制作漁網的單絲;1998年,引進日本產的21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高速漁網織機;1999年,槐林漁網企業(yè)取得自營進出口權,向國際市場邁進……槐林漁網生產已經形成集紡絲、織網、定型、染色、裝扎、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(yè)鏈,進入產業(yè)集群化發(fā)展。直接從業(yè)人員達3.2萬人,近4000人的營銷隊伍遍布國內外。
依湖而生、由網而興。槐林鎮(zhèn)的漁網產業(yè)現(xiàn)在到底有多厲害呢?這兩組數(shù)據,讓人不服不行:2019年生產拉絲9.2萬噸、漁網8.9萬噸,分別占全國產能26%、世界產能1%。
胡玉木笑稱,自己已是“前浪”,槐林的“后浪”更厲害。
近些年時興的電商,如今已在槐林鎮(zhèn)雨后春筍般發(fā)展起來。隨機走進一家做電商銷售的漁網廠,工廠門口辦公室的辦公桌上,擺著兩臺電腦。年輕的現(xiàn)場主管介紹說,就靠這兩臺電腦,24小時與世界各地連接,隨時接單、隨時發(fā)貨,出口到20多個國家,年產值600多萬元。即使是今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,也基本沒受影響。
畢業(yè)于安徽大學國際貿易系的方云山,是土生土長的槐林人。大學畢業(yè)后,先去浙江溫州、寧波做了幾年外貿。2009年返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現(xiàn)在是一家網具制造企業(yè)的總經理,主營漁網網片的定型、染色、包裝,以自營出口為主。
說到電商銷售,方云山認為,電商多是年輕人在操作,家庭作坊式銷售,好比沿街叫賣的“地攤經濟”;我們公司與電商不同,只跟大的交易商合作,根據生產經驗和大數(shù)據分析,以市場供求來決定各種生產要素的價格和資源配置。國外漁網市場現(xiàn)在基本由我們主導,我們擁有定價權,把市場話語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。
“能把一個傳統(tǒng)產業(yè)做到這么大,你覺得槐林主要靠什么?”我請教方云山。
“靠的是既有全產業(yè)鏈,又有市場話語權。”方云山說,“不僅如此,槐林漁網產業(yè)平臺基礎好,專業(yè)化社會分工非常精細,利潤空間分解到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大家都有錢賺,人人都有發(fā)展動力??梢赃@么說,只要是與漁網有關的任何一個工序環(huán)節(jié),都能在槐林找到配套生產加工的渠道,這是其他地方做不到的?!?br /> “槐林沒有一個外出打工的人,也沒有留守兒童”。在好幾個場合,聽到好幾個槐林人說出這句令人羨慕又有底氣的話。
可不是么?漁網產業(yè)帶來充足的創(chuàng)業(yè)就業(yè)機會,槐林本地人都能就地就業(yè),還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地打工者,不少本地出去的大學生也都紛紛返回槐林創(chuàng)業(yè)。
槐林漁網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過程,正好見證了新中國特別是改革開放的風雨歷程。在享受改革開放成果的今天,槐林人仍然緊盯市場,把產業(yè)鏈由單純的漁網延伸到漁網具配件及體育、娛樂網產品。比如研發(fā)條輪、聚乙烯等高分子材料網制品,同步開發(fā)釣鉤、釣竿等高附加值產品;增加上游漁網具生產機械、成套設備,還有下游漁具及配套產品等。
(, 下載次數(shù): 104)
上傳
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
時移世易,優(yōu)勝劣汰。不是所有的傳統(tǒng),都可以弘揚的,該消亡的,終歸要消亡,毋需刻意去振興。真要是有生命力,順乎民意,又能順應時代潮流,遲早會煥發(fā)出活力。
把傳統(tǒng)產業(yè)做成富民產業(yè),槐林做出最好的詮釋:2019年,槐林鎮(zhèn)人均可支配收入22086元,遠遠高出全國和安徽全省的平均水平。
槐林鎮(zhèn)現(xiàn)在滿大街都是老板。方云山開玩笑說,外地人到槐林鎮(zhèn)上,看見有像“孬子(‘傻子’的意思)”的,可人家實際是個老板。
小鎮(zhèn)漁網,網撒全球。當?shù)厝撕茏院溃何覀兓绷趾玫煤?,漁網產銷24小時不停歇,凌晨都能叫到外賣,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“不夜城”。
細細想來,《木蘭辭》中的詩句,如果放在如今的槐林鎮(zhèn),改為“‘不’聞女嘆息,‘惟’聞機杼聲”,應該更為貼切,更加傳神。
這機杼聲,感覺不出“嘔啞嘲哳”,更像是老百姓心底里唱出的一曲富民歡歌,讓人喜不自勝、熱血沸騰。
來源:人民日報海外版
歡迎光臨 巢湖論壇 (http://www.btsgymm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5